来源:陆丰人大 2025-02-24 字体:大 | 中 | 小
陆丰是一个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全域革命老区,是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
陆丰红色基因明显,红色资源丰富。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陆丰红色故事,弘扬陆丰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革命精神薪火传承。陆丰市融媒体中心通过挖掘珍贵史料,探访革命旧址,讲述革命历程,特别推出“红色陆丰” 系列推文,以飨读者。
恢复陆丰党组织全县党员大会旧址
恢复陆丰党组织全县党员大会旧址位于陆丰市东海街道下龙潭村刘氏祠堂。
1937年,刘腾光自受命回陆丰后,以教书为职业进行掩护,积极联系土地革命时期的老党员与参加过革命工作的人员。此时中共南方工委又通过统战关系派党员黄鑫到陆丰,在查缉所任职为掩护,协助刘腾光工作。他们先后吸收了陈性初、柳静山、黄基、李甦等人入党。10月,在东海成立中共陆丰支部,刘腾光任书记。同年冬,吸收了杨良、郭坚等入党。1938年3月,在东海下龙潭刘家祠堂,召开了中共陆丰党组织恢复重建后的第一次全县党员大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东海、甲子、碣石、大安等地党员,以及刚回到陆丰的旅港回乡救亡服务团的中共党员共10余人。会议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毛泽东发表的《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等文件,使与会者认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然后,选举产生中共陆丰县工作委员会,刘腾光任书记,朱荣任组织委员,郭坚任宣传委员,黄鑫任统战委员,杨良任青年委员,林瑞任农村委员。会议决定一方面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各区成立抗日救亡团体,促进全县抗日救亡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继续吸收新党员,扩大党的组织。这次会议后,附城、大安、甲子等地的党支部相继成立。
该旧址建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一直为下龙潭村刘氏祠堂,因年久失修,损毁较大,2019年下龙潭村刘氏后人筹资重建,为砖瓦木梁结构,正在建设中。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