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知情知政

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标杆!汕尾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

来源:南方+ 2025-01-17 字体: | |

1月15日下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汕尾代表团举办开放团组活动,各媒体记者围绕汕尾“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等话题进行提问,省人大代表、汕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逯峰,省人大代表、汕尾市市长郑海涛等接受记者采访,就媒体关注的问题一一回应。

锚定全新发展定位,加力提速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

逯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百千万工程”是汕尾高质量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是汕尾加快老区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举”,也是汕尾在全省区域发展大局中实现跨越赶超的“动力源泉”。

逯峰介绍,过去一年,汕尾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1+1+3”产业转移平台为主阵地,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聚集发展。围绕推进打造“全域镇村典型示范”的目标,汕尾发挥原有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优势,发动市场、发动群众、发动社会,抓住中铁等央企助力契机,统筹纵向横向帮扶、国企民企、“双百行动”、汕商等各方面力量,进一步破解城乡建设资金、力量、技术等难题,形成共建美丽家园的强大合力。

与此同时,汕尾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聚焦汕尾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推出了一揽子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突出以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为总抓手,形成了“科创飞地”“标准海”“股票田”“深汕零距离”等20多个在国家、省级层面推广的改革经验案例,持续打造“深圳能办的,汕尾坚决办”服务品牌,持续激发活力动力。

全球单体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投苗;粤东最大的长沙湾服务区扩建靓化;深汕中心医院成为粤东首个纳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一项项成绩的背后,都是汕尾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的具体展现。

省人大代表,陆河县上护镇护二村党总支部书记叶文茂对汕尾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成效感触颇深。他说,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该村聚力发展“温泉民宿+”新业态,带活了餐饮、土特产、夜间经济等,引进了华发等龙头企业,每年能吸引游客30万人次。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重要节点。逯峰表示,接下来,汕尾将进一步做好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治理、全域融合的文章,实现增人气、育企业、旺市场、富百姓,奋力推动汕尾“百千万工程”取得更大成效,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作出汕尾新的更大贡献。

做好做优海洋文章,打造“海上新汕尾”

郑海涛就“汕尾如何更好融入大湾区、联动汕潮揭?”“如何助推广东建设海洋强省?”等问题答记者问。

郑海涛指出,汕尾要挑起“桥头堡”“重要支点”历史重任,就必须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首先汕尾将强化“硬联通”,让交通网络与粤港澳大湾区拉得更紧,同时加强“软对接”,让生产生活与粤港澳大湾区贴得更近。其次,汕尾要强化平台共建和产业共荣,不仅要推进深汕合作拓展区、光明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平台建设,建好广州、深圳“创新岛”两大科创飞地,还将加快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海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布局,加大对湾区绿色能源支持,同时还将共享康养服务。

郑海涛表示,2024年,汕尾新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6个、总投资额约12.65亿元。他指出,目前汕尾已规划建设22片、743.74平方公里的海洋牧场,正聚力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构建集种业、养殖、装备、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海工装备制造方面,汕尾产业形成了集聚效应,集聚了一大批龙头企业,涵盖风机制造、海底电缆制造、风电发电站机组管架制造等全链条产品。同时,园区形成了引领效应,已建成陆丰海工装备基地、广东省海洋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红海湾实验室),全球单体最大风渔融合网箱“伏羲一号”已经投运。

滨海旅游方面,汕尾好玩的场景越来越火,打造了城区小岛、长沙炮台、红海湾古堡咖啡等网红打卡点;首创的品牌越来越多,举办了全省首个综合性海洋运动会,推出“奔向海陆丰 坐着高铁来赶海”系列活动;接待的能力越来越强,高铁1小时可达广州、深圳,酒店、民宿、旅行社等多点开花,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

春节即将到来,郑海涛现场推介汕尾“玩转年俗乐翻天·请到汕尾过大年”2025年新春民俗文化系列活动。

“诚挚欢迎大家到汕尾过年过节!”郑海涛说。

QR: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标杆!汕尾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