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汕尾日报 2023-11-13 字体:大 | 中 | 小
搭好平台 唱好乡村振兴戏–陆丰市上英镇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宽敞的硬底化道路,热闹的浮头村广场,崭新的红色文化馆……处处展现出陆丰市上英镇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饱含着党员干部、人大代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深情。
作为“谷乡慢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节点之一,近年来,陆丰市上英镇紧抓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机遇,在牢牢把握自身种植优势、稳固养殖业根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与地理位置优势,不断做强做大镇域经济,致力打造新上英,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陆丰市上英镇俯瞰图。
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怎样起笔,如何布局?如何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近年来,实现上英镇村民增收致富成为上英镇委镇政府坚定的工作目标。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富民兴村的“源头活水”。“上英镇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上英特色产业,是做好小上英大农业的一大文章。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作用,宣传和引导群众了解国家优惠政策、产业发展优势,主动参与进来,在发展村集体经济过程中获得更多收益。”人大代表、上英镇党委书记吴明杜表示。有了目标,说干就干!上英镇充分依托丰富的农村资源优势,推动特色农业与田园观光相结合,确立打造产、乡、景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陆城西部大花园的发展定位,抓好粮食增产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农资供应、资金保障、科技服务等各项措施,发展番薯、水稻两大命脉种植业,全镇番薯耕作面积13457亩、水稻耕作面积16000亩,今年以来,已种植水稻1.4万多亩。
“为实现农业向产业化、效益化发展,上英镇鼓励村集体积极与企业、种养大户等合作,把‘特点’做成‘卖点’,实现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增收。”吴明杜说道,上英镇委镇政府紧抓对口帮扶机遇,坚持以“品牌”建设带动农业,组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走入基层调研,与各村共商发展良计,引导各村结合辖区特色资源,运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投资产业项目。近几年来,通过加大对陆丰市跨越种养专业合作社、陆英种养合作社、英港农产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就地开展红心大叶、广薯等农产品初加工;并引进广东同旺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加强盐碱水稻育种研究,选育适应盐碱土壤的种子,无需进行土壤改良便可直接种植水稻,预计亩产可达500公斤,真正让盐碱地变为“丰收田”。“乡村振兴之路离不开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例如党员干部、人大代表与浮头村委干部多次组织下乡、入户,密切联系农户、发动农户,通过‘委托村委会’的流转方式,将村内荒废多年、无法耕种的605亩盐碱地,统一以每亩300元分期流转,作为盐碱稻种植实验基地,在汕尾市率先开展种植试点,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也带动120名村民实现就业。”吴明杜欣喜地说道。
另外,上英镇积极推动近海养殖产业发展,盘活沿海滩涂等资源,组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下沉到各养殖场(户),发挥懂政策、信息灵的优势,为各养殖场(户)出谋划策促生产、牵针引线找销路,鼓励引导养殖户养殖对虾、蟹、尖头鱼等市场销路好的水产品,同时降低养殖密度、合理投放饵料,推行生态养殖模式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双赢。目前,上英水产养殖面积达5800多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3302亩。对虾养殖约1600亩,年产量达430吨,总产值达1500万元。同时采用海水鱼混养模式,充分挖掘池塘的生产潜力。“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解决了农业转型发展的难题,也培育了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吴明杜说道。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上英镇还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其中,该镇利用红色村浮头村建设“陆丰市十大共同富裕示范村”的契机,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按照镇委镇政府的工作部署,深挖利用18名革命先辈光荣事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等红色资源,推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旅游观光镇,计划建设红色研学基地,让游客在参观的同时也能接受红色熏陶,传承好红色基因,以富民兴村为根本,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同时,依托毗邻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大德妈祖庙旅游景区的山水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出上英米墅·芦苇野舍、观景台及钓鱼区等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拉动文旅产业发展。“通过打造上英米墅·芦苇野舍一期旅游产业,不仅集体经济增收,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创造了5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餐饮业等,让村民的腰包真正鼓起来。”吴明杜说道。
“现在村里的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越来越漂亮,生活也越过越幸福了,我们打心底感到高兴!”上英镇村民陈伯欣喜地向记者讲述着村里的变化。
在推进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聚焦民生热点,回应群众需求,用心用情守护民生福祉,是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大基础。“妥善处理救助困难群众、特殊群众养老等民生需求,要持续发力不松劲。”吴明杜表示,为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在镇委的部署下,组成多个小分队,将为民服务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到各个角落,带着温暖走进千家万户,更好地做到了听百家声、暖百家心、解百家难,架起了为民服务的“连心桥”。今年7至9月累计救助困难群众44户64人,其中最低生活保障14户34人,临时救助30户。此外,依托上英镇的14家幸福食堂,人大代表时常深入食堂询问老年人饭菜是否符合胃口,与他们话家常,了解其身体情况,以实际行动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我们就是要从‘口头上’转变到‘行动上’,全方位关怀服务困难群众、老年人群体,真正做到温馨服务暖心贴心,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人大代表吴明杜深情地说道。
小小联络站迸发大能量
——陆丰市上英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纪事
遍布于各条战线上的人大代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陆丰市上英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在陆丰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镇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镇党委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服务好群众,助力乡村振兴,以人大代表新作为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的良好发展,展现代表力量。
上英镇人大代表进村入户,实地察看现场。 (陆丰人大供图)
“我们持续优化阵地建设,不断提升人大代表履职水平,搭建人大联络服务平台,切实把‘联络站’打造成代表学习的‘加油站’、社情民意的‘收集站’、依法履职的‘监督站’。”上英镇人大主席施贵坚说道,为更好地听民意汇民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驻站的三级人大代表每月进站接待选民。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运行两年多以来,在组织代表进站接待选民、代表走访联系选民、每月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收集、交办、回复、办结选民意见建议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群众意见建议督办交办率100%。
近几年来,上英镇的人大代表积极发挥带头示范、宣传引导、建言献策作用,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名片。施贵坚告诉记者,通过联络站联络沟通这一渠道,使得人大代表更加紧密联系群众,察民情、解民忧。人大代表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村拓展就业和增收渠道,增强“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今年7月,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就开展了一场“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代表们与群众共同交流履职经验,探讨当前新时期新形势下,镇村如何进一步激发集体经济活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何推广上英镇半埔村狗母虾、英施村肉丸肉卷等特色产品,拉近了人大代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会上,人大代表提出要将上英番薯、上英咸鸭蛋特色产品推销出去,同时发展乡村农家乐餐饮店,吸引城市人群到农村消费,增加村民收入。群众提出:希望能办番薯干加工厂,解决农户就业问题,同时又能节省运费,增加农户收入。“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会认真记录,并及时处理。作为镇人大代表,就是要把反映民意、依法履职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发挥人大代表引领作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施贵坚说道。
“除此之外,镇人大代表还对涉及上英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民生工程着力开展专项督查和视察活动,用心用情当好‘监督员’。”施贵坚说道,近年来,镇人大代表以联络站为主阵地,按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结合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了各项专项督査和视察活动,对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多项工作履行人大监督职责。通过这些活动,市、镇两级人大代表走进农户家中或田间地头,实地察看现场、走访联络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听取群众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提高了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上英镇联海村从去年开始筹划建设“深联人大文化广场”,镇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到村调研建设情况,提出了多项实用建议,帮助解决多项困难,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助推家乡建设。而广场建成后,成为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的学习基地,提高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的服务水平,更是成为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满足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当好“监督员”的同时,上英镇人大代表还着力当好“示范员”。近年来,上英镇各级人大代表多次开展参与助力“街镇建设”大会战、植树活动、普法活动、爱国卫生活动等,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誓言。
如今,人大代表联络站已实实在在成为上英镇群众排忧解难的前沿阵地,在推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不断让人大工作更接地气,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推动上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人大新的贡献。”施贵坚如是说。
记者:曾佳鸿 张文滨 陈茂辛
通讯员:魏俊杰
编辑:林希倩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