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 2023-01-11 字体:大 | 中 | 小
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将于1月12日开幕。1月10日上午,带着沉甸甸的民声民意,肩负着重要使命,出席大会的700多名代表从全省各地陆续抵达驻地报到。
“请拿好您的证件和会议材料……”记者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云珠酒店驻地看到,代表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办理报到手续。入住后,代表们马不停蹄地认真翻阅、熟悉会议资料,并进一步完善议案建议。在未来几天里,新一届代表将在广州共商发展大计,共绘广东高质量发展蓝图。
关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鼓励支持大型企业牵头自主创新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代表们的行囊里,装着对“国之大者”的深入思考。
扎根研发一线十多年,省人大代表、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工作室主任兼总经理助理蔡友华尤其关注科技和产业创新,并带来加快加强工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的相关建议。“加强微生物相关领域的重大系统创新研究,对于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健康和建设健康中国意义重大。”他认为,要针对微生物育种行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瓶颈制约,梳理技术短板,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牵头自主创新,大力发展菌种高通量筛选及智能设计、构建和评价技术体系,并通过产学研融合促进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
人才培养,也是不少代表重点关注的话题。省人大代表、华帝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维修技师刘抗战从事一线技工工作已21年。“不少技能人员到岗后缺少持续提升技能的机会,建议加大对一线技能人员培训的政策支持力度,使其专业素质提升与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相匹配,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人才支撑。”刘抗战说。
聚焦文化传承:
进一步建好“非遗传承人档案”
一些来自文化战线的代表,结合自身领域和经历,聚焦非遗文化传承等话题展开热议。
“文化强省建设,要着力培养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云浮石艺)代表性传承人,省人大代表、云浮技师学院教师梁建坤建议,要进一步建好“传承人档案”,拨发专项保护经费,提高传承人的生活保障水平,解决其后顾之忧。“我们要让年轻人愿意接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
“从事非遗戏曲传承工作多年,我把自己的日常观察和思考写进了建议,希望能为汕尾乃至广东的文艺事业发展建言。”省人大代表、汕尾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演奏员陈文宾认为,目前传统戏曲发展中存在新人培养相对滞后的问题。“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非常可贵,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去把正字戏、皮影戏等传统地方戏曲发扬光大。”他建议,地方高校或专业院校应开设专业对口的传统戏曲培训班,输送人才至地方剧团,以培养传承人为目的不间断地让地方传统戏曲光彩延续,保存好中华民族文化的“根”。
心系医疗、养老等民生关切:
加大家庭医生人员供给
此次参会,代表们带来了鲜活的基层声音,为增进民生福祉鼓与呼。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崔书中连续两届当选省人大代表。“聚焦医疗资源均衡和公平就医,我在会前作了一些调研,希望把基层的声音带到会场。”他建议,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用,进一步加大家庭医生服务体制机制建设,从经费投入、考核指标、服务质量等方面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同时要加大家庭医生人员供给,加大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按照常住人口、重点人群配齐配强配足家庭医生,让家庭医生成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省人大代表,江门市蓬江区恒爱社工服务中心总干事、五邑大学社工系教师梁健玲长期专注于老人服务领域。她观察到,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出现,社会上存在不少“60岁老人要照顾80岁老人”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推进养老服务更加精细化,例如完善陪诊服务、在院照料等服务。”她说。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常年从事环保工作的河源市环境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向红霞第一次当选省人大代表。在她看来,“绿美广东”不仅契合广东永续发展之路,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河源既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万绿山水,也要将绿色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利用优质的水资源发展好一批优质项目。”向红霞说,“我们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守护好广东的一草一木、万水千山,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让广东这片祖祖辈辈、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热土福地青山常在、秀水长清、空气常新。”
省人大代表、深圳市阔太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群涛心系中小微企业发展。他认为,中小微企业在保障民生、稳住产业链供应链、维持经济韧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风险抵御能力不足也使得他们受疫情冲击更大,从金融政策上“拉一把”“扶一程”显得非常重要。“建议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中小微企业加大信贷支持,适当延期贷款,支持他们提振信心、更好发展。”
【记者】龚春辉 王聪 韩安东 马立敏 李鹏程 钱明雅 杜玮淦
【摄影】王辉 肖雄 石磊 万稳龙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