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汕尾日报 2022-11-25 字体:大 | 中 | 小
沃野奏欢歌 乡村焕活力
砥砺前行,春华秋实。党的十九大以来,陆丰市内湖镇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谋发展,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而今,乘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东风,内湖镇在新征途中将更加坚定推进乡村振兴,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凯歌。
内湖镇军湖村新貌。 汕尾日报记者 黄奕锋 摄
高位推动 产业振兴提起“加速度”
在内湖镇东山村的一片开阔的“水淹田”地里,种植着成片的莲藕,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无人耕种的撂荒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东山村“千亩鄂莲”的莲藕种植基地;内湖村新塘湖自然村也把大片的荒坡地开垦成了荔枝园,成为闻名周边的“荔枝村”……
“一边是田地缺少劳动力耕种,造成土地撂荒。一边是缺少专家指导,种植技术不高,致使农作物产业效益低、产量少。这就导致了过去几年内湖镇的村民种植收入甚微,田地逐渐撂荒。”内湖镇人大副主席陈丹敏说道。如何盘活撂荒地,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成为了该镇党政班子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村集体经济落后、土地大面积撂荒的难题,在陆丰市委市政府、内湖镇委镇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内湖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多次组织开展深调研、走访联系种植大户,对村集体的发展思路进行梳理研究,形成一系列可行性研究方案,最终决定以土地流转破解发展难题。“针对人多地少的主要矛盾,以及农村人地供需矛盾突出、闲置用地盘活利用困难等问题,党员干部、人大代表逐户对撂荒地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摸排登记、厘清现状,摸清地块的承包关系、位置、面积、土地现状等情况,并建立台账,为集中整治撂荒地打牢坚实的基础。同时,坚持分类施策、综合治理,根据撂荒性质和原因提出复耕计划和措施,着力提升复耕复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镇党委的带动下,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通过谈心和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打消村民顾虑,引导村民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此外,为了盘活荒地,党员干部、人大代表邀请省、市两级农业专家团队,跟随专家队伍深入田间地头考察调研,为推进撂荒复耕、土地流转做好前期筹备。” 陈丹敏对记者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的动员下,内湖镇东山、小坞、西陂、赤岭、三陂等村通过与流转主体签订流转协议的方式,将撂荒的耕地外包流转进行复耕种植特色农产品,共流转土地2000余亩,实现村民在家就业创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其中东山村就流转土地580亩,用“以股易田”的发展模式打开了规模化种植莲藕的发展大门,通过与陆丰市汇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实行“支部+公司+村民”的产业发展模式,为村里提供40多个就业岗位,解决100多个散工劳务问题,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增收19720元;西陂村、小坞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流转土地打造香米、红米种植基地,收入均超过100万元;军湖村通过建立菠萝主导产业示范基地,集体经济收入超1000万元。
“有产品亦有销量,以前村民们辛辛苦苦种的农产品,一般都只在本地售卖,根本卖不出价格。”陈丹敏向记者说道。为了让农产品“种得好”也“卖得火”,帮助村民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客串起了主播,当起了“带货员”,借着“龙潭湖谷”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东风、乘着电商兴起的热潮,通过网络直播带货、乡村振兴示范带PK赛等渠道,开展了农产品消费帮扶直播带货活动,有效打响了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高了,需求量攀升了,农产品自然也就能卖出好价钱了。“今年以来,新塘湖村小组荔枝销量高达130多万斤,总售价800万元左右,为每户果农平均增加约4万元的收入。村民增收了,日子越来越红火了,我们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陈丹敏高兴地说道。
“内湖镇以前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后进生’,如今,富民产业发展让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十年前翻了一番,村民的腰包逐渐‘鼓’起来。”说起内湖镇的变化,镇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胡楚辉感叹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让我深有感触,备受鼓舞,作为贴近群众的基层干部,我们就是要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坚持党建引领,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做好‘三农’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的力量,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持续提升我们内湖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 胡楚辉表示,下来,内湖镇将持续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发力,系统提升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水平,建设群众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
凝聚合力 乡村环境按下“美颜键”
漫步在内湖镇的街道,随处可见生态之美:干净整洁的村道、开阔亮丽的广场、错落有致的房屋……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扑面而来。
“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能够让乡村更具人气,让广大农民群众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幸福感。”镇人大代表、镇党委副书记林汉军说道。为了优化农村环境,内湖镇按照陆丰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规划和工作部署,发动党员干部、人大代表以“美丽党建”工作为抓手,动员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以零上访的成绩完成了324国道、内南碣公路沿线违法建筑物拆除和沿线450余间房屋风貌提升,军湖路“白改黑”、绿化和亮化工程,党建公园建设,古村落寨墙修复等。同时以“美丽圩镇”建设为抓手,利用专项债资金有序推动内湖自来水厂升级改造建设,通过引进龙潭水库的用水,提升内湖人民用水质量,降低群众用水成本。
今年8月,汕尾市委常委、陆丰市委书记陈德忠以人大代表身份,到内湖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与市、县(市)、镇三级人大代表共同参加“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座谈会,倾听内湖镇人大工作情况汇报,围绕基层人大代表和选民代表在道路交通、乡村教育、镇圩用水、医疗卫生、农田水利等方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回应诉求,并现场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会上,陈德忠指出,人大代表联络站是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平台,是汇集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渠道,是深化履职行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基地。要多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多为群众做贡献,做接地气的人大代表;要继续献计献策,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治理、村民卫生健康等工作,与党委、政府形成合力,为建设美丽内湖共同出力。“陈书记殷切的希望、诚挚的嘱托,让身为人大代表的我们备受鼓舞。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让内湖美丽起来。”林汉军激动地说。座谈会后,在陆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指导下,内湖镇继续全力推进,把工作做实做细,把工作任务分解到党员干部、人大代表身上,组织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走街串巷入户调查了解社情民意,当好乡村振兴发展的“宣传员”和“战斗员”。同时,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对324国道和内南碣公路两旁进行美化,对三湖陂水利渠、赤龙沟等一批镇重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现场督导和调研,确保政府工作加快落实到位。随着人居环境整治的持续推进,内湖乡村环境美起来了,村民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了。
“两年前,军湖村是全镇‘最脏乱差村’,曾见证陆丰党员群众当年接应南昌起义部队的内湖寨自然村前大埕更是年久失修,杂草丛生,碎瓦满地。”林汉军回想前起几年的光景,禁不住唏嘘。为了改变现状,军湖村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筑初心,发挥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的先锋示范作用,走街入户宣传,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村容整治美化行动,带领群众清理巷道垃圾、杂草、污水沟等,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如今,军湖村旧貌换新颜,变成了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同时,该村抓住陆丰市委市政府打造乡村振兴“龙潭湖谷”景观示范带的契机,积极修复古寨城墙,修建党建主题公园,让“沉寂”多年的古寨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四方游客驻足参观。
回望来路,击鼓催征。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内湖镇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书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倾听民声民意 交好民生答卷
—— 陆丰市内湖镇人大中心联络站纪事
(接上期)
“人大代表既是宣传员,又是监督员。” 陈佐明说,在做好宣传的同时必须监督好拆违工作。代表们积极主动建言献策,对拆违、升级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政府部门建议。比如在推进324国道内湖段升级改造过程中,一处历史遗留的水泥沟因年久失修,严重影响了村民农田灌溉,并存在塌方隐患。获悉此事后,人大代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将重修扩建水泥沟的建议交办给镇政府,并提交镇人大主席团对镇政府进行督办。镇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反馈落实落地,积极推进事项办理,多次联合辖区内的人大代表到施工现场视察工程进展。与此同时,人大代表还围绕污水清洁、绿化改造、“三线”整治工作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取得镇党委政府的支持。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内湖村通过拆违扩道,开展美丽圩镇建设工作,给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农村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明显改观。
人大代表联络站“美丽圩镇建设”座谈会。(陆丰人大供图)
当好引路人
一心一意谋发展
与内湖村交辉相映、相互媲美的是该镇的东山村。在记者驱车前往东山村的途中,内湖镇人大代表、东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建任给我们简略作了介绍:“东山村位于内湖镇东南侧,有着数千亩良田,但几年前,由于种种原因,村内水涨田、新老洋、门口田等多个地块出现了大面积成片撂荒的情况,导致东山村经济状况让人堪忧,村容村貌也破破烂烂,可以说是一名妥妥的‘后进生’。”为此,东山村破浪乘风,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把这片荒田变成莲藕田,壮大集体经济产业,用实际行动托起乡村振兴“致富梦”。
一片片撂荒地是如何让它们焕发新活力,成为“致富地”?陈建任表示,乡村振兴建设主要在于村民思想意识的提升。“面对土地大面积撂荒的难题,党员干部、人大代表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土地撂荒整治的任务,不仅多次组织党员干部、村里的种植大户对村发展思路进行讨论研究,确定土地流转破解发展难题,更是深入田间地头,坚持从源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跟随专家队伍实地调研,拉网式、台账式摸底排查,摸清不同类型土地撂荒底数,做好做细群众思想工作,做好前期筹备。”
陈建任告诉记者,田地流转出去要征得村民同意,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部分村民存在不信任的思想,认为“我还是自己种,种多少卖多少心里踏实。”“到时候自己要种,要不回来怎么办?”“流转的公司可靠吗?万一几年之后,拍拍屁股走人了,丢个烂摊子谁来收拾?”……针对村民的疑虑,村党支部积极发动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挨家挨户奔走做思想工作,以乡村振兴大局观念进行宣传和疏导。人大代表主动了解民意,进村入户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将收集到的民意反映至相关部门。同时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接访点”,针对荒地复耕等问题,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作用,以“一村一法律顾问”为村民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并为村民制定法律合同、法律意见书,让村民利益得以保护。
项目一落地,牵动众人心。为了更好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内湖镇人大的组织下,陈建任多次到外地参观学习“5+2”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和交流“股票田”工作,“看到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我深受启发。我觉得我们也一样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加‘出彩’。为此,我们在联络站召集大家举行多场次人大代表联系村民座谈会,通过谈心和宣传‘股票田’政策,让他们明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也是关键因素。” 陈建任告诉记者。在取得村民认可后,东山村因地制宜,以“股票田”形式开展工作,引进本地龙头企业,通过实行“支部+公司+村民”的产业发展模式,将580亩撂荒地进行股份量化,以“以股易田”的方式打开“千亩鄂莲”产业发展大门,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如今580亩地已种植上东山特色莲藕品种“鄂莲”,且获得了高产,一亩一季可达4000多斤,总收入约190万元。与此同时,东山村还将建立莲藕加工厂,通过延伸产业链,谋划深加工,不断提升东山村乡村产业振兴“含金量”,借助乡村振兴“龙潭湖谷”景观示范带的建设热潮,更好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东山村旧貌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庭院温馨的崭新气象,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美丽图景正徐徐铺开。
人大代表调研污水处理厂项目。(陆丰人大供图)
陆丰特色美食
—— 粿条汤
粿条汤作为陆丰人喜爱的传统美食,在陆丰街头巷尾,随处都有售卖的摊档。每天早、中、晚用餐时间段,粿条汤摊档吃粿条汤的人络绎不绝,粿条汤在陆丰人的眼里就是一道日常美食。
特色美食粿条汤。汕尾日报通讯员 陈坂升 摄
“粿条早在明朝的关神曲中已经出现,‘箸头尖,箸尾摇,箸头尖尖挟针菜,箸尾摇摇挟粿条’。”大安镇人大代表黄远和介绍道。粿条的做法并不繁琐,只需用米粉浆蒸熟,晾凉之后切成条即可,但就是这道工序的加持,使陆丰粿条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粿条。其中大安粿条更显透明、白细,深受食客喜爱。
虽然粿条的做法大同小异,但粿条的吃法却是千变万化,不仅可以用来炒芥兰牛肉,也可煮成粿条汤。粿条汤作为陆丰人最爱的午餐之一,略区别于潮州、汕头以牛肉为主的粿条汤,陆丰人似乎更爱用猪肉制作粿条汤。其做法是先以猪骨或鸡骨熬煮的汤底将粿条煮熟,然后用多孔的“饭篱”将它捞起,倒在碗里,再淋上鲜美的猪骨汤和繁多的配料,如鱼露、肉茸及冬菜、芜荽、葱等,加上些许肉片或几颗弹牙的肉丸或猪肝、蚝仔、鲜虾肉等,一碗氤氲着人间烟火气息的粿条汤就大功告成。此外,粿条汤还有另一种吃法“粿条面汤”,就是在粿条汤里加入适当面条,面条和粿条一样即泡即食。这样粿条面汤既熟而又不烂,带点韧性,汤水既有面食的浓郁,又有粿条的甜美,很是爽口。
“除了粿条外,粿条汤水也是这道美食的灵魂所在。”黄远和侃侃而谈。不同的汤水,给味蕾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有的是下卤水后呈现出来的香醇,有的是海鲜搭配后呈现的鲜甜。在冷风吹拂的初冬季节,吃碗热气腾腾的粿条汤,爽口香醇的汤水入口温暖身心;在骄阳似火的夏日,来碗鲜甜的粿条汤,让人食欲大增。
小生意推动大创业、小门店推动大产业。如今,在陆丰这座特色美食丰富的城市,已有多家粿条汤店在这里落地生根,有的小店经营数十年,成为“传统老店”,很多人慕名而来;有的小店进行升级创新,在原有经营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豆包粿、笋虫粿等陆丰特色美食,升级打造成为有多种陆丰美食的小店,让食客在店里可以品尝到多种多样的陆丰美食,让“陆丰味道”飘得更广。
记者:张文滨 曾佳鸿
通讯员:魏俊杰 陈建深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