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汕尾日报 2022-11-05 字体:大 | 中 | 小
一条条乡村公路平坦整洁、一座座农家小屋整齐有序、一项项富民产业落地生根,一个个淳朴农民喜笑颜开……搭乘着乡村振兴发展的时代春风,陆丰市碣石镇通过加快富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等举措,全面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绘就了一幅特色经济崛起、秀美宜居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近年来,碣石镇委、镇政府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蓝色崛起”的发展理念,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并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结合陆丰市“薪火蓝湾”“浪漫荷香”以及“滨海走廊”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通过以点带面、全域共进,努力打造碣石“业兴、景美、人和”的省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碣石新貌。
青山绿水 建设美丽乡村
“快两年没回来,现在都快认不出了!”说起碣石镇的变化,外出务工返乡的黄先生颇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在之前,碣石镇的许多乡道凹凸不平,晴天车辆经过烟尘滚滚,下雨天泥泞不堪,修路成为了百姓最迫切、最关注的问题。而如今,碣田公路、内南碣公路等道路修葺一新、平坦整洁。“路修好了,咱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黄先生笑着说。
“道路宽了,人居环境美了。作为土生土长的碣石人,我见证了碣石镇日新月异的变化:村庄整洁了,环境更加优美,空气更加清新,群众更加团结,社会治安更加稳定,村民经济收入也逐年攀升。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碣石镇人大副主席郑锦瀛对这些年家乡的变化发出由衷的赞叹。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而‘脏、乱、差’极大影响一个地方的形象,是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硬伤。”郑锦瀛告诉记者。为了让农村环境换新颜,碣石镇按照陆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发动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带领村民群众迅速行动起来,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去。“为提升群众积极性,通过党建引领模式,让广大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先行军’和宣传员。同时,镇党委、政府细化任务,把整治行动分为八项重点任务,包括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农村生活污水、清理畜禽粪污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改造农村厕所、改造村庄道路、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深化文明大行动和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体系。” 郑锦瀛表示,通过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清理了建筑垃圾、杂草杂物、池塘沟渠淤泥,拆除了危旧房、废弃栅栏及露天厕所,完成公共厕所建设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村实行垃圾分类管理。同时,加大对望海楼市场、双莲池市场、碣石镇十一孔大桥、碣石镇农村道路硬底化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改造。如今的碣石镇水变绿了,空气变好了,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昔日“垃圾随手扔,污水随处倒,牲畜满地跑”的村容村貌逐渐变得干净、整洁、有序,面貌焕然一新。
“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长期任务,要循序渐进、稳步深入,一年接着一年干,没有终点。这些年的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的持续开展,归根结底还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郑锦瀛说道。为抓好这项长期任务,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大力宣传,提升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并与群众家庭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潜移默化改变家庭生活习惯,增强当地居民改善人居环境的意识。
“环境变化,最终受益的是群众。它既是群众文明素质提升的一个体现,更是振兴发展的缩影。” 镇人大代表徐文联对记者说道。环境改善后,群众生活品质提升了,精神面貌也能得到了提振,逐步养成了文明生活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培育了向善向上的文明新风。而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带头开展整治,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群众满意度日益提升。
因地制宜 做大富民产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在产业发展,贵在精准。陆丰作为全国知名的“甘薯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优质的土壤环境。据统计,陆丰全市甘薯种植面积20.13万亩,总产量约41万吨,是广东省最大的甘薯生产基地,甘薯产业也是陆丰市农业的支柱产业。
为培植甘薯产业发展优势,陆丰市碣石镇多举措优化甘薯产业营商环境,助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园区,将原来分散种植的农田流转,并引进陆丰植物龙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村民种植提供科学指导,为乡村产业发展筑牢支撑。
“在没有引进种植技术和提供科学种植指导之前,这一片曾是一块乏人问津的沙土地。附近村民零散种植甘薯、萝卜,产量一直较低。”郑锦瀛向记者说道,为了提升甘薯产量,也为了解决撂荒地、土地流转问题,在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党员干部、人大代表调研各处撂荒地,倾听村民意愿,再按照政府主导,农户自主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户将无劳动力耕作土地流转给陆丰植物龙现代农业产业园,依靠科技创新,让越来越多的撂荒地开始变成“万元田”。同时,坚持“党建+治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税务减免等惠企政策,让更多企业入驻碣石,助推乡村振兴。
陆丰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郑锦瀛所说的陆丰植物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乡贤企业。该公司在2018年作为实施主体入选广东省陆丰市省级现代农业萝卜产业园;2019年作为牵头实施主体入选广东省陆丰市省级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2020年获评广东省农业重点龙头企业,2022年4月,以陆丰植物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牵头实施主体,陆丰市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成功申请“龙龙金”“爱番薯”“纯萝卜”等农业品牌,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新标杆。
龙龙金智慧农业研究室。
“公司采用‘政府+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与农户合作,带动农户种植甘薯面积超4000多亩,联农带农打造甘薯产业链,提升集体经济收入,擦亮甘薯产业品牌,助推乡村振兴。” 陆丰市人大代表、陆丰植物龙现代农业产业园副总经理吴资伟告诉记者。这一模式的推广,使每户农户每年平均增加约6万元收入,带动了村产业发展,实现村民在家门口致富。为了更好地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公司还启动“乡村振兴青年创业计划”,让具有农业知识的青年人加入,为他们提供种苗、水肥,结合线上网络购物平台和线下出售给华润、盒马鲜生等采购商,为上百家农户解决销售问题,在此基础上,小小的甘薯也在科技研发下展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碣石镇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引导产业园主推甘薯采后精加工项目和深加工项目,积极开发一系列多功能健康食品和医药、化妆产品,带动参与农产品种植、销售、服务全链条作业的紧密型农户超1000户,辐射受益农民超5000人,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为当地及周边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了村民经济收入提升。
谈到回乡发展的历程,吴资伟与记者侃侃而谈。“以前读书时,家乡经济发展比较差,自己总想着以后能够为家乡建设做点什么。机缘巧合,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汕尾和陆丰两级党委政府大力实施招商引资,而自己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一名企业代表,我觉得应该为家乡建设和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吴资伟告诉记者。两级党政满满的诚意,加上自己对家乡的情怀,促使他带领团队回到了碣石,成立了陆丰植物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句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沿着总书记指引的发展路子,后续我们公司将全面继续高标准、强技术推进陆丰产业园建设,埋头实干发展整个陆丰的甘薯产业,并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及其他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硕果丰盈!”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碣石镇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庄发生美丽“蝶变”,富民产业的发展让村民收入比十年前翻了一番,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集体经济“厚起来”,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倾听民声民意 交好民生答卷
——陆丰市内湖镇人大中心联络站纪事
初冬的晚霞,映射出金灿灿的光芒。记者走进陆丰市内湖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盎然的美丽乡村画卷:东山村耦园残荷别有韵味、内湖村道路宽阔整洁、军湖村玉米长势旺盛……处处跳动着乡村振兴律动的脉搏,时时洋溢着美丽乡村新气象,无不令人陶醉称叹。
去年以来,在陆丰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内湖镇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内湖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活动形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调查了解社情民意,当好乡村振兴的宣传员、监督员和战斗员,用实际行动积极助推乡村振兴。
当好贴心人
一枝一叶总关情
走进内湖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驻站代表信息、接访处理流程图和相关工作制度等挂在墙上一目了然,接待群众、入户走访、基层调研等各种照片有序陈列,其中“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几个大字尤为醒目。“我们镇内共设有6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其中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1个,村人大代表联络站5个,站内有陆丰市人大代表10名,镇人大代表74名。”内湖镇人大副主席陈丹敏向记者介绍道。联络站定期开展活动,通过每季度走访、每月15日接访或参加小组活动,围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重难点问题,了解社情民意,反映群众意见,搭建起一座代表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成为人大代表履职,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主阵地。
民生无小事,在乡村发展的进程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美丽家乡建设离不开“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只有全面提升乡村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才能跨出乡村振兴发展的第一步。
“国道324线内湖段作为内湖村的主要干道,公路两旁涉及很多违法建筑。这些违建不仅存在各种风险隐患,还影响村容村貌和农业经济发展。”内湖镇人大代表、内湖村党委书记陈佐明告诉记者,人大代表在前期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村民均希望拆除违法建筑、扩宽主干道,以解决出行困难问题。但由于历史遗留原因,有部分土地性质较为复杂,居民房屋、商铺长期出租、经营,致使个别村民不愿意拆除违建。“在个别村民不理解、不信任的情况下,人大代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尊重各方面的意愿,广泛联系群众,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争分夺秒,昼夜攻坚,用真心贴近群众,从转变群众思想入手,让群众从‘要我拆’变成‘我要拆’。” 陈佐明告诉记者,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多次进村入户与群众谈心交心,深入拆迁户家中讲解征收政策,认真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解答群众疑虑,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争取群众支持。人大代表还率先垂范,协助做好亲属思想工作,带头先拆,并说服自己的亲戚朋友参与拆违,形成了“攻城拔寨”的强大态势。
内湖镇人大代表开展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主题活动,调研污水处理厂。(陆丰人大供图)
“拆迁的时候,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人大代表我先拆’。” 陈佐明对记者说,看到党员干部、人大代表从自身做起,带头拆违,村民们也开始同意配合拆迁工作。内湖圆盘附近的两条基建路因年久失修,道路坑洼不平,给居民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内湖镇人大代表和内湖村“两委”干部在收到村民反馈后,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通过走访协调解决了商铺、植被占地等问题,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道路施工方案。“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定计划、排进度、抓细节,层层压实责任,终于打破了一块块坚冰,解决了一个个难题,疏通了一个个堵点,为重点工程建设‘拔钉’,为历史遗留问题‘破难’,使整个征拆工作有力、有序、有速。现在路已经修好并铺上了水泥,村民纷纷围观点赞。” 陈佐明高兴地说道。
面子亮了,里子也要变。为了进一步美化内湖镇村环境,内湖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迅速组织代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美丽圩镇建设”等主题活动,在镇中心324国道沿线两旁清扫公共区域、向沿途群众发放倡议书等,用实际行动倡议群众为辖区生活环境的亮化整洁贡献力量。
(待续)
陆丰特色美食 ——蚝烙
俗话说:“近山吃山,靠海吃海”。拥有着漫长海岸线的滨海城市陆丰,自然有着丰富的海产品,海鲜美食在陆丰人的心中也绝对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备受各路食客欢迎的美食当然要数它——“蚝烙”。
陆丰特色美食蚝烙。
“海鲜是陆丰人的最爱,而蚝有着调中补虚,滋阴养血的功效,素有‘海中牛奶’之美誉,陆丰话叫:‘补肾补脾补背脊’,陆丰人自然不会放过这道美食。”碣石镇人大代表林舜平幽默地说道。对于这道传统的特色美食,几乎每家每户都知道怎么烹调蚝烙。他还饶有兴致地向记者分享了蚝烙的烹调做法,在开始烹饪前,要先将鲜蚝仔用清水漂洗干净,用雪粉水调匀,并将葱头切成细粒放入,同时加入味精、鱼露搅匀待用。待旺火烧热平鼎热度足够后,加入少许猪油,将蚝仔、粉水混和成浆状,用匙调和后下鼎,因为热鼎多油的缘故,粉浆受热的一面会先定型并变成诱人的金黄色,上面则还是含水生嫩的。这时就可在上面浇上蛋液。蛋液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增添色泽、丰富香味、提高营养、增加价值。这时蚝烙初成,将其翻转过来,让粘有蛋液的一面也煎成金黄色便可装盘。一种外脆内嫩,蚝香十足的经典美味蚝烙就这样诞生了。按照食俗,上桌时一定要趁热将洗净的芫荽放在蚝烙上面,俗语称为“芫荽叠盘头”,除了好看,还让蚝烙的余热将芫荽逼出香味,同时要搭配鱼露、辣椒酱和胡椒粉三种佐料,让舌尖体验一次“味蕾盛宴”。
林舜平告诉记者,蚝烙这款传统陆丰小食,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清代末年,陆丰制作蚝烙的小食摊已经十分普遍。传承至今,在陆丰街头,常有这种小店或摆摊小贩,一个平底的铁锅上“烙”出一片金黄,金黄的蛋裹着蚝仔,鲜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软。入口时蚝烙滚烫鲜甜又爆浆,蚝仔滑嫩多汁的口感,在舌尖上瞬间炸开,并迅速蔓延至整个口腔。配上一碟重口味的鱼露、一碟辣酱,撒上几条翠绿的香菜,鱼露霸道的香气和浓郁的鸡蛋猪油香,勾起食客无限的食欲,一丝丝萦绕舌尖打旋的鲜味,令人不禁想坐下来大快朵颐。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蚝烙因制作简单,且味道鲜美酥香,让这道传统美食成为家喻户晓的家常菜。并且,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热”的兴起,也让这道传统美食端上餐桌,游客在欣赏陆丰美景时,也可以品尝到这道香浓的“陆丰味道”。
记者:张文滨 曾佳鸿 黄奕锋
通讯员:陈建深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