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汕尾日报 2022-10-15 字体:大 | 中 | 小
点“蒜”成金
美丽沃野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大安镇俯瞰图。
秋分时节,在陆丰市大安镇广袤的田野上,一幅幅山青水绿、朴实自然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道路干净平坦,村容村貌整洁,稻田萌发丰收的希望,新绿的大蒜苗叶、辣椒悄悄窜出,为田野点缀别样的色彩,目光所及充盈着勃勃生机。而在该镇那头更有一番景象,大蒜种植加工产业园、生态农庄也默默贡献着属于“它”的力量。如今,大安镇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农民增收等方面发生了可喜的“蝶变”,新一轮乡村振兴发展激荡人心。
“蝶变”展新颜 呈现乡村新图景
大安镇位于陆丰市北部,东接八万镇,西邻西南镇,南连河东镇,北靠陆河县。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拥有粮食、水果、林业、大蒜生产基地,特别是随着“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大安蒜)的获批,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带动该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同时,大安镇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滚地金龙”,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古村落石寨村等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历史文化品牌。
近年来,大安镇委、镇政府在陆丰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推进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引导和助力村民增收致富,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大安镇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在生态资源上也有一定的优势。人大代表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助推资源优势转换成为发展优势。”大安镇镇长林忠告诉记者。镇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在镇党委的带领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和“三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学习,补足短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充分体察民情,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凭借着市规划建设的 “山水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这股东风,打造具有大安特色的美丽乡村景观示范带。同时充分挖掘资源,引入乡贤企业,让乡村振兴建设更加精彩纷呈。
华丽蜕变,喜见乡村新巨变。大安镇聚焦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住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政策利好,坚定不移谋发展,促振兴。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该镇党委把工作部署分解到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身上。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调研,听取村民意见,为镇政府推进工作建言献策,与群众一起,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清理了村道路面、池塘水沟垃圾,拆除危旧瓦房建筑;掀起农村“厕所革命”,建起了53个公厕,全面完成农村旱厕改造,实现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党员干部、人大代表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围绕厦饶村大蒜基地、烈士陵园、沿线农房风貌管控等基础设施提升打造,让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为保护和传承南溪“滚地金龙”“古村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了对石寨村、滚地金龙展览馆等富有文化底蕴场所的提升,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动乡贤深圳市富士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宏达捐资6000多万元对大安村老陆五公路穿城路段提升改造,解决了几年来因破损不堪严重影响了群众出行和生活的原老省道S240穿城公路改造难题,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强。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让农民高高兴兴地跟着党走。” 林忠告诉记者,为了让村民深刻了解乡村振兴战略“是什么、为了什么、该怎么做”,镇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常常奔走于村民家中,和村民围坐在一起,把党的政策方针宣传到位,听取群众声音、收集民情民意,共商家乡发展路,架起党群的“连心桥”。此外,该镇党委多次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利用微信群、朋友圈、广播、电视访谈、展销会等方式,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让村民了解村容村貌整洁、产业发展提升、乡村经济发展的美好生活愿景,让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人心。“只要是群众共同的愿望,党、政、群上下齐心,就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林忠满怀信心地说道。
如今,大安镇旧貌换新颜,村道整洁,路面干净,绿荫环绕,处处彰显着“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蒜”出大经济 走好乡村振兴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植物。因具有种植“大安蒜”得天独厚的沃土优势,陆丰市大安镇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积极探索实践,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牵引乡村振兴发展步向新征程。
为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在走遍各处撂荒地、考察调研村民意愿后,按照政府主导,村民自主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户将无劳动耕作土地流转给种植公司。镇党委坚持“党建+产业”,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因地制宜地引导各村发展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广泛凝聚乡贤力量,带动周边农户和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家庭成员参与务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就业和村集体增收。
在大安镇人大副主席黄远和的引导下,记者来到陆丰市放心农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见到大片的田地上,铺盖着干芒萁草或干稻草,蒜苗从芒萁草中长出,长势良好。紧挨着大蒜地的是大片稻田,金色的稻浪随风飘扬。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为了推进“一村一品”项目建设,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参与农业生产。为了更好地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公司与村民协商共同经营种植基地,其合作及带动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包括撂荒地复耕复种面积就达上千亩,总产值可达3000万元人民币,带动农户1316户,实现户均年增收达10%,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此外,在现有员工的基础上,公司还会雇用季节性临工,每年高达5000多人次,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为乡村贫困户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大安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引领和支持下,在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的努力下,引进了“熊宝宝生态农庄”,通过种植辣椒、水果黄瓜等农业产品,将其打造成为集农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为乡村发展增加创业机会,为乡村振兴以及产业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多样化的蒜制品,拓宽大安农民的致富路。
拓宽“履职路” 架起“连心桥”
——陆丰市大安镇人大联络站纪事
金秋十月,傍晚时分,在陆丰市大安镇石寨村,经过治理的河流在夕阳的照射下,不时泛起粼粼波光,三三两两的村民沿岸边闲聊遛弯,好不惬意。“以前经过河边,看到的水是浑浊不清的,还漂着些垃圾。现在河面干净了,在河边走也不用捂鼻子了。”家住在石寨村的黄大叔笑着说。原来,由于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污水直排、垃圾丢弃等导致河流受到污染。为此,村民走进大安镇石寨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问题,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河流整治”大会战主题活动,现场实地调研、收集整治意见等。最终,在联络站人大代表的推动下,该镇进行一系列的整治行动,解决了昔日河流“臭、污、黑”问题,有力提升村容村貌,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以推进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主体作用,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架起‘连心桥’,拓宽‘履职路’。”该镇人大副主席黄远和告诉记者,大安镇设立6个人大联络站,其中镇级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1个、村级代表联络站5个,站内有18名陆丰市人大代表,84名镇人大代表,为人大代表联系基层群众架起了沟通桥梁,拉近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使人大代表工作得到了延伸和扩展,有力促进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职。人大代表联络站固定每月15日开展接待活动,全体代表分批分组进“站”接待群众,实现代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对于群众提出的各项诉求,按照群众诉求单、代表建议单、交办承办单、办理报告单、办结反馈单的工作流程进行记录、整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在刚开始引进‘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时候,有些村民不理解土地流转中的签订条款,总以为被‘坑’了。为了让村民更好了解法律法规,更好保障村民的利益,我们一些在法律界工作的人大代表通过走访入户、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法律援助等形式,为村民讲解土地流转的好处,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和目的以及法律法规如何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慢慢地,村民从‘抗拒’到‘理解’,最后到带动亲戚朋友加入。” 黄远和娓娓道来。作为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该镇人大代表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主阵地,积极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员”,收集群众关于推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环境整治、项目落地、移风易俗等方面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向镇委、镇政府反映群众需求,促使群众理解和支持政府工作,更好地推进镇政府工作。
“近几年来,咱们大安镇的人大代表积极发挥带头示范、宣传引导、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名片。” 黄远和告诉记者,通过联络站的联络沟通,使得人大代表紧密联系群众,察民情、解民忧,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村拓展就业和增收渠道,增强“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特别是市规划建设的 “山水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带领下,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开展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民生补短等方面的专题调研督导,对发展大安“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红色文化”“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工作出谋献策。通过代表的“提”与“促”,发动人大“朋友圈”力量,引进乡贤企业落地大安镇,着力打造“大安蒜”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产业兴旺。并依托产业特色,着力打造一批产业文化和生态景观点,加强“古村落石寨村”文旅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滚地金龙” 等文化事业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康养”“农家乐”等新产业,推动农村种植业和旅游产业并肩发展,带动农民群众奔康致富。
人大代表在联络站倾听村民建议。(陆丰人大供图)
陆丰名菜 ——八宝全福
碣石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其饮食文化比较发达。自古以来是海防重镇,宋代已有军人驻防,历朝历代精选委派战功赫赫,走南闯北,能文善武的儒将,镇守碣石卫。期间,众多御厨、官府厨师云集于卫城,带来了宫廷厨艺,还有许多官厨高手或将他们的技艺传给当地同行,或是各自设店营生,将各地的饮食文化直接介绍给碣石。优越富饶的自然特产,历代多种饮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碣石颇具特色的烹调菜式,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本地人常说的“十二菜”。“‘十二菜’有老式‘十二菜’和新式‘十二菜’。老式‘十二菜’六锅六盘,菜式有玉竹鸡、八宝鸭、腊板酥、猪蹄、鱼丸汤、鳗膘汤、海参汤、炒鱼面、鲜鱿、蒸鱼、燃猪肚、咸菜鹅,再加小食点心小米、蛋清糕。在老式‘十二菜’中,‘八宝全福’可称得上一绝。”碣石镇人大代表林舜平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到。“八宝全福,根据主要材料的不同有称之为‘八宝鸡’或‘八宝鸭’。顾名思义,就是在整只鸭(鸡)塞入丰富的配料进行烹制。因为吃起来美味,加上丰富的配料以及富有‘吉祥如意’‘早生贵子’‘幸福美满’的寓意,让这道佳肴走进婚席、宴席餐桌,基本上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为更好地了解“八宝全福”这道名菜的制作,记者走进陆丰市技工学校,接待我们的是该校烹饪指导老师、烹饪专业负责人廖远帆。2021年11月廖远帆根据碣石喜宴十二道菜中的“八宝全福”加以创新制作的菜品“八宝葫芦”被广东烹饪协会潮菜专业委员会授予“潮菜经典名菜”。“制作八宝全福讲究刀工精细,整鸭(鸡)去骨,传统的做法是鸭(鸡)脖子下刀,开口,先去鸭翅根的骨肉,然后背上皮内走刀,再行刀至鸭胸,之后将腿骨与膀骨关节处断掉腿骨,取出脊背和胸骨,最后去掉腿骨。”廖远帆告诉记者,八宝全福的制作要点首先是讲究烹调者的刀工水平,去骨去得好不好,是这道菜的关键。剔完骨的鸭(鸡)如一只布袋,如果剔破了或者没有剔干净骨,都会影响口感。
据廖远帆介绍,剔骨后,要把精制的八宝馅料填入鸭(鸡)肉中。常见的馅料有糯米、虾米、莲子、干贝、鱿鱼丝、方鱼、金华火腿等。八宝鸭(鸡)填好后,用针线缝住所开刀口,置入汤锅中送入蒸制,蒸制时间最少在一个小时左右。蒸制期间火候的控制也要到位,火候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口感。上桌前取老母鸡熬制的高汤加基本味勾荧淋在鸭(鸡)身上,表面色泽红润、腴香四溢,轻轻一抿,口感软糯绵黏,香味便已化在口中。
当记者问“如何看待传统菜和创新菜?传统菜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无创新之处?”时,廖远帆说,对于传统菜和创新菜,不能简单地判定谁是谁非,传统菜肴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需要创新,这样才能让更多食客认可,而创新菜也离不开传统的技艺。以这道名菜“八宝全福”来说,食物的制作方式大多延续了传统做法,但会依据地域不同,配料也会有所创新。如陆丰属于沿海城市,在制作的配料上会添加虾米,为食物增添一丝鲜味。所以对于传统菜和创新菜,两者不相上下,各有千秋,具有本身的特色之处。
小食材大能量,小餐桌撬动大消费。随着“八宝全福”越来越深受食客们的青睐,这道名菜也登上了陆丰各大餐饮企业的菜单,成为食客舌尖上的“新宠”,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食客相继打卡,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酒店餐饮、美食消费等服务及文化的多元融合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动能与活力。同时依托“粤菜师傅”工程,陆丰市还开展多道粤菜技能培训,为乡村培养了大批烹饪技能人才,有效带动就业创业,让村民实现在家就能就业,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并通过“陆丰味道”系列美食品牌培育建设工作,也将更好挖掘当地风土人情、文化底蕴、饮食文化,结合糯米兜、虾粿、冬节粿、菜包粿、甲子鱼丸等陆丰特色美食,将陆丰味道送进千家万户。
陆丰名菜——八宝全福。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