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国人大 2021-12-30 字体:大 | 中 | 小
2021年10月13日至14日,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摄影/新华社记者 王晔
时间的坐标划过2021年,在党和国家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党迎来百年华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党中央第一次召开人大工作会议,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奋发有为,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担当作为,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
要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把人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完善党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定期听取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习近平
2021年7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
每一个重大历史时刻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在第一时间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第一时间全面贯彻会议精神、第一时间部署落实会议要求推动工作,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指导人大工作,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10月13日至14日,一场高规格的重要会议——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以“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为名的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共和国历史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上都是第一次,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人大工作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和殷切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12月19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在京举行。栗战书委员长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绝对的,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要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
保护黄河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把保护黄河作为治国理政的大事来抓,倾注了大量心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栗战书委员长在陕西西安主持召开黄河保护立法座谈会,为制定一部保护黄河的良法、促进发展的善法、造福人民的好法凝聚共识,推动加快立法进程。
12月20日,黄河保护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聚焦黄河流域突出问题,对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污染防治、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方面作出规定。
2020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共立案92.7万起,案件造成群众损失353.7亿元……一些受害人的养老钱、看病钱、上学钱等血汗钱,一辈子的积蓄被骗,有的因骗致贫返贫,社会影响恶劣,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人民群众要求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强烈呼声,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特快速度响应,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在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进行了初次审议,这是我国首次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专门立法。
在一个月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13441人提出的28599条意见,还有不少群众来信反映意见。社会公众普遍认为,制定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非常重要、非常迫切、非常及时。
加强国有资产监督是党中央赋予人大的重要职责,是宪法法律赋予人大的法定职责。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后,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第4年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同时今年10月首次听取审议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实现了四类主要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的全覆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大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党的领导坚持得越好,人大工作就越有成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就越能得到彰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人大工作,关键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做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2021年10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栗战书委员长出席并讲话。摄影/马增科
人大工作生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习近平
202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履职尽责,通过卓有成效的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全国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形成生动实践。
2021年3月,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万众瞩目的全国人代会如期举行。大会每一项议程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大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内蒙古代表团、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们共商国是,代表们坦诚建言,大会凝聚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不仅场内的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大会还及时开启视频会议、视频访谈等崭新模式,让会场内外人民群众都充分参与这场民主盛会,将“精编版”大会开成“精华版”。
伸出肩膀扛责任,履职为民勇担当。“人大是人民的人大。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党、国家和人民需要,人大就将毫不犹豫站到一线进行法律的、政治的、外交的斗争,伸出肩膀扛起应尽的政治责任。”2021年3月8日,面对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栗战书委员长铿锵有力的话语,响彻人民大会堂,辉映出全国人大的为民本色与炽热初心。
值得关注的是,经充分吸纳意见,广泛凝聚共识,此次大会审查批准“十四五”规划纲要,让全国各族人民有了共同的行动纲领可循。大会还与时俱进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全过程民主”,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提供规范法律依据和坚实制度保障。
全国人代会闭幕后,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紧张有序开展起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紧扣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立法、监督等履职项目。比如,回应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广大农民发展心声,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围绕人民群众对建设健康中国的迫切需求,制定医师法,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相继制定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数据和信息安全密织法网;回应人民群众对打击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法治新期待,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提请常委会会议初审;为从法治高度护航全民健身、提升国民素质,体育法紧随民声民意迎来首次大修;为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
再比如,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教育、医疗、环保等民生领域,及时确定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工作报告、专题询问等监督项目,特别是2021年就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开展执法检查,这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第四年开展生态环境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为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人大力量。
在开展立法、监督、代表工作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听取吸收人民群众意见建议。比如,开门立法、民主立法得到更进一步推进,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新增1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国字号”联系点数量从最初的4个增加到22个,其“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直通车”作用被充分发挥出来,极大推动基层群众参与国家立法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法律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并征求意见成为立法工作新常态,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正通过多元渠道成为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
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完善监督方式方法,扩大人民群众对监督工作的参与度。比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将实地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及时召开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听民意、聚民智。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6339件,通过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参与,督促纠正群众反映的、影响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生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
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把“两个联系”作为代表工作的重中之重,栗战书委员长与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座谈,听取意见建议。2021年,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开始运行,用科技手段畅通“两个联系”的渠道。推动各地加强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建设,在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上有平台、有依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
奋发有为,绘就立法高质高效发展崭新画卷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立法机关,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立法工作步伐,增强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
——习近平
回眸2021年的立法工作,“成果丰硕”“节奏紧凑”是鲜明特征。一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6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1件,立法数量创近年新高,现行有效法律从去年底的274件增至291件,一幅高质高效的崭新立法画卷伴随着人大笃定前行的脚步渐次铺展。
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立法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重要体现。据了解,2021年审议的法律和决定中,由委员长会议或者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提请审议的有36件,占比近一半。
为了让“一国两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采用“决定﹢修法”的方式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交付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立法任务,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的坚定决心和共同意志。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在法治轨道上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是立法的光荣任务。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新修改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对坚持党的领导作出明确规定,将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加强对代表依法履职的支持和保障,完善机制全力提高大会议事质量和效率。随后不久,地方组织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相继驶入修法加速道,必将为人大制度注入更多新动能,推动其更加规范高效运行,为开辟人民当家作主新境界提供全方位的制度保障。
小切口立法的补充、灵活功效愈发凸显。快速出台的反食品浪费法、10月份提请初审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都是用“小快灵”立法解决百姓密切关注实际问题的生动典范。
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保障,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审议反垄断法修正草案、期货和衍生品法草案、公司法修订草案等,到为高水平改革开放筑牢法治基础,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作出关于授权国务院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适用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授权上海制定浦东新区法规;
从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制定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修改科学技术进步法,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医师法、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审议黄河保护法草案等;
从推进服务保障重大改革,制定监察官法、海警法、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修改行政处罚法、民事诉讼法,到加快完善涉外法律体系,制定反外国制裁法、陆地国界法,修改海上交通安全法等。
过去一年,人大立法承载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群众期盼的时代使命,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发力深耕、全力以赴,结出丰富多彩的法治硕果。
2021年7月9日,一次特殊的会议正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这是由栗战书委员长提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开的一次委员长会议,即第九十七次委员长会议,专题研究讨论正在进行审议的法律草案。
奋进新征程,人大立法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节奏越来越快。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新尝试新探索,“加开委员长会议”成为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带头践行立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务实之举。在此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先后于9月15日、11月5日加开两次委员长会议对相关法律草案进行专题研究审议,精雕细琢,提高立法质量。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为了让每部法律的出台都装满民意,为了将每部法律都打造成精品佳作,2021年,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增至22个;保障人大代表充分参与立法的途径不断拓展;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向纵深推进……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更丰富的民主形式、更畅通的民主渠道,把全过程民主贯穿于立法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推进新时代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法治动力。
打好监督组合拳,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用起来,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尊严、权威,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
——习近平
2021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统筹运用听取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计划和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备案审查、专题询问等方式,融合监督手段、发挥监督合力,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推动宪法法律有效实施,推动“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使职权,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好围绕中心和大局、更好服务国家和人民。
这一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共听取审议24个有关监督工作报告,检查6部法律实施情况,开展2次专题询问,完成7项专题调研,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连续第四年开展对生态环境法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在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时,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抽查暗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深入查找突出问题,结合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用“全链条式”监督推动减污、降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四年里,栗战书委员长四次挂帅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助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护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20年度环境状况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报告、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雄安新区和白洋淀生态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研究处理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研究处理野生动物保护“一决定一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通过跟踪问效,让监督力度持续推进,相关整改落地有声。
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批准2020年中央决算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出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央决算情况总体良好,推动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和民生持续改善。计划执行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被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年中答卷”,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国务院的这两个报告,为发展把脉,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前行。
审计工作报告被称为“经济体检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2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及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随着审计监督工作持续开展,审计整改成效不断提高,审计监督良好效果已然显现。
在计划和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工作中,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有关法律和修订后的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开展各项工作。预算工作委员会创新设立基层联系点,深入了解同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财税政策落实和财政预算执行等情况。
听取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已成为人大监督的“常规动作”,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我国山水林田、能源矿产的“家底”悉数亮出,促使其更好服务国家发展、造福人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情况的报告,开展了对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创新情况的专题调研,推动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关工作情况的报告,并结合审议报告开展了专题询问,推动我国向交通强国加速迈进;听取审议了关于财政交通运输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促进交通运输领域财政资金提质增效。
聚焦民意、回应关切,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对中医药法、消防法、畜牧法、公证法、企业破产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法实施情况、文物工作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七五”普法决议贯彻落实情况等报告,推动新时代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加强和改进人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中期报告、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办理控告申诉案件工作情况报告,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
备案审查是对规范性文件进行的全面“质检”。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共收到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司法解释、特别行政区法律1921件。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增强备案审查制度刚性,就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中的合宪性、合法性、适当性等问题开展审查研究,对存在不符合宪法法律规定、明显不适当等问题的,督促制定机关予以改正,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中奏响奋进乐章
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
——习近平
2021年,在这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年份,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在全面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中书写精彩答卷,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中奏响奋进乐章。
这一年,代表议案和建议工作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按照栗战书委员长提出的“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和“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的要求,代表议案和建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履职担当,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各项事务,提出473件议案和8993件建议。
截至2021年12月底,这些反映人民呼声、凝聚代表智慧的议案和建议已经全部办理完毕,既及时回应民生关切,推动解决了一大批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也有力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更好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这一年,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越来越密切,联系实效日益增强。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共直接联系439位全国人大代表,其中16位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联系92位代表。栗战书委员长等常委会领导同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身作则,通过常态化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专门看望、邀请代表一同参加执法检查和调研等方式,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基层实情和人民呼声,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常委会组成人员通过见面、座谈、走访、视频、电话、微信、邮件等多种形式和途径,丰富联系内容,拓展联系深度,增强联系实效,切实做到真联系、取得真效果。
进“站”入“家”,是人大代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方式。依托基本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的22万余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活动室,以及互联网线上联系平台,人大代表的“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扎在基层土壤之中,同人民群众走得更近、联系更紧。
这一年,人大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持续深化,广泛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
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动作为,积极创造条件,组织近1000名代表开展调研活动,形成100余份调研报告。同时,邀请151名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组织人大代表广泛参与常委会立法、监督、代表、对外交往等各项工作,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努力使每一项工作都饱含民意、顺乎民心。
这一年,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全面加强,有效提升履职水平。
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采取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等6场主题鲜明的培训活动,共有2805人次代表参加学习。
应代表需求,全国人大网络学院的学习专题继续扩容,已上线600多个专题、7000余门课程,参加网络学习的代表达2529名,人均约27.9学时。线上线下培训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不仅扩大代表培训覆盖面,而且满足了代表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力提高代表工作能力和履职水平。
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加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代表履职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广阔空间。全国人大常委会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推出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根据代表履职需要“量身定制”知情知政、征求意见、代表建议办理、联系代表直通车、全国人大网络学院、“我当代表为人民”宣传云平台等功能模块,为代表依法、高效履职插上“智慧翅膀”。
这一年,人大代表勇担当作表率,展现良好形象和风采。
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面加强代表的政治、思想、作风、纪律建设,引导代表站稳政治立场,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忠诚为党分忧,忠实为民代言,在各自岗位勇担当作表率。
2021年7月,河南省遭受大范围强降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在防汛救灾的最前沿,处处都有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奋战的身影。党永富、裴春亮、葛树芹、秦英林等代表冲锋在前,主动参与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2021年8月,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多点发生、局部暴发的态势,包括湖南在内的多个省份出现确诊病例。面对疫情的新挑战,黎志宏、戴立忠、王填、张学武等驻湘全国人大代表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抗击疫情。
在一次次“急难险重”中,身处全国各地、各个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铿锵誓言,生动诠释了履职为民的情怀和担当。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正如2021年10月20日下午,栗战书委员长与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交流时强调,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倍加珍惜、自觉树立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在本职岗位和履职活动中担当尽责、建功立业,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重托,无愧于人大代表这个光荣称号。
时光呼啸,2022年已经向我们走来。在新的赶考路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做好立法、监督、代表、对外交往等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分享该新闻